
雖然常被人說有情懷,但我打心眼兒里抗拒這個詞。當然有情懷是好事,但情懷不能取代專業(yè),不能取代能力,不能取代你在情懷之外做的瑣碎的工作,不能取代你為了工作而不得不為之的錙銖必較。而且情懷這玩意兒很容易成為你做有效公益的絆腳石,想想,你聽沒聽說過一些公益人殫精竭慮、茶飯不思地做著實效不大、益處甚微的事?我相信這些公益人都是有情懷的人,是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但公益真的該這么做嗎?確實,公益人應該有不計得失幫助個體的胸懷,但不能都這么干吶,還得考慮考慮付出回報比吧。簡單講,同樣是助人,如果是同等的效果,花100塊錢幫1個人和花1塊錢幫100個人你選哪個?反正我選后者。
在我眼中,情懷主要有什么用呢?
情懷其實是個保護傘。當你覺得不被理解的時候,當你感到職業(yè)倦怠的時候,當然也包括覺得工資低活不起的時候,情懷就是你堅硬的外殼嘛,它會跟你說:“寶寶乖,摸摸頭,歇一會,繼續(xù)干”
在我心中,這就是情懷的最大用處。除此之外,有些時候甚至刻意的回避情懷和多些計算才能真正做好公益。我,就是這樣一個沒什么情懷的公益人。
現(xiàn)在,我就用我這副沒什么情懷的嘴臉來聊聊工作&生活。
看之前幾位伙伴寫的文章,不少都把工作上升到事業(yè),說把工作當事業(yè)做就無所謂工作和生活,天天生龍活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湖捉鱉。
話是這么說,不過有多少人真的能把工作當事業(yè)呢?就算是把工作當事業(yè)了,難道就可以忽視生活了嘛?我覺得恰恰相反,如果把工作當事業(yè),更需要認真對待你做事業(yè)外的時間(姑且認為那段時間就是生活)。先拋出我的一個觀點:別妄想平衡工作與生活。我試過,沒做到,而且“平衡工作和生活”本身成了我的一個“工作”,這個“工作”反而使我不能好好工作和好好生活,抱歉有點繞。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人不是機器啊。如果工作和生活中間真的有個中間點叫做平衡的話,你得多小心翼翼才能讓你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正好碰到那個平衡點上。如果你真的做到這一點,我很佩服你。不過你也因為平衡而沒辦法為任何事情付出多余的時間了,你面面俱到而處處受損,小心翼翼而一事無成。

工作也可以讓人爽,生活也一樣。你是個公益人,但“公益”是個修飾詞,精簡一下句子結(jié)構(gòu)后應該是“你是個人”,我向來覺得人本性就應該是自私的,而且合理的自私?jīng)]什么不好反而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所以,你先別想著平衡工作和生活,先想著讓自己爽。就我的經(jīng)驗來說,平衡很難爽,失衡有時候反而爽。我記得有次我工作得很爽,那是一個周末,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亢奮得在房間里跳來跳去(然后樓下就上來控訴我了),然后幾乎一天一夜沒休息,做成一件之前一直想做而不知道怎么下手的事情,感覺一天一夜很快就過去,就像打游戲一樣快。
請問這個時候我平衡了嗎?并沒有啊,簡直是個工作狂,但是我很爽。
還有一次,身體不舒服加上工作不順心,正巧趕上一個小長假,果斷請了幾天假,連上兩個周末,把工作幾乎隔絕起來(除了偶爾打來的電話),出門來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周多幾乎沒工作,訪名山,游大川,覽名勝,尋古跡。
請問這個時候我平衡了嗎?并沒有啊,就跟沒工作似的,但是我很爽。
既然,平衡工作與生活是個不靠譜的神話,那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就像我剛剛說的,讓自己嗨起來?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工作?可以啊,我鼓勵你這樣做,不僅是你,我鼓勵所有人都這樣做,我就覺得,只要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總有那么一天,在這個社會上……我就沒有競爭對手了^_^開個玩笑,這樣肯定也不行,就算你愿意,你同事也不愿意啊,你同事愿意,你領(lǐng)導也不愿意啊。所以,該怎么辦呢?
制 衡
制衡不是平衡,不是失衡,而是平衡和失衡生出來的乖寶寶,既有爸爸的基因,也有媽媽的基因,它有三條基本內(nèi)容:
1.要為那么兩三件事預留時間,做計劃時先想到它們,搞定它們后,再處理剩下的時間。
2.既可以為工作,也可以為生活爽,但不能偏袒它倆中的任何一個,輪著爽才是真的爽。
3.在可承受范圍內(nèi)積極接受加班和幫忙,但拒絕因為集體趨勢的“混日子”被裹脅著加班。
最后說一句,哪怕我是個沒什么情懷的公益人,但還是覺得古人說得好:“有情人相會,千里變一里”,工作也一樣,盡量熱愛它、擁抱它,尤其你以公益為工作,如果還不喜歡,也太委屈自己了吧?相信我,愛上它,工作和生活會自然而然能得到制衡,隨之良性循環(huán)開始,不僅你會很爽,你周圍的人都會爽。